從普桑到景程,從淘二手車到購買新車,我家“座駕”更新?lián)Q代的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買車一分價錢一分貨的特點。
“黃金排量”因人而異
我家的第一輛車是二手的普桑,當時剛學車出來,二手的普桑是非常好的“教練車”。但時間一長,這輛二手車動力不足的問題就開始顯現(xiàn)出來。于是,更換“座駕”提上了議事日程。記得當時家里討論最多的就是選擇什么排量,雖然1.6L車輛的購置稅還是有優(yōu)惠,但是由于從5%上升至7.5%,因此決定還是買2.0L的車,而從節(jié)油的角度出發(fā),最終選擇手動擋的景程。通過這段時間的駕駛,覺得這個選擇還是正確的,特別是在夏季開空調的時候,車子動力非常充足。
現(xiàn)在,對于汽車的“黃金排量”,市場眾說紛紜。許多人都是從油價、購置稅的角度出發(fā)考慮,“黃金排量”有著逐漸向下的趨勢,從早期的2.0L,,到現(xiàn)在普遍認為的1.6L,有些人還認為1.4L將會接替1.6L成為新的黃金排量標準。但從實際的情況來看,購車者一定要從家庭用車的習慣、自己開車的愛好等角度出發(fā)。如果只是在市區(qū)或近郊區(qū)活動的,排量小的迷你車是首選。喜歡到周邊地區(qū)旅游,還是選擇稍微大一點的排量比較好,在舒適度上更有保證。
一味省錢并不可取
雖然在排量上挑到了家人都滿意的車型,但回想起買車的過程,卻還是有點遺憾。當時在比較車輛價格的時候,找了多家4S店,結果選了報價最低的一家。但直到拿到車時才發(fā)現(xiàn),汽車的輪轂是鋼鑄的,而不是鋁合金的,雖然整車的價格便宜了一點,但由于整車重量加大了,油耗反而上升了。
對于準備購車的人來說,要時刻牢記一分價錢一分貨,一味追求省錢并不可取。特別是在比較價格的時候,一定要將每個細節(jié)都比較到,包括像輪轂、車載音響、導航儀等。除了技術指標之外,在購車的時候還要注意內飾,報價便宜的車在內飾上可能使用絨布取代真皮,用工程塑料代替胡桃木。
事先做好選車功課
雖然在車輛的細節(jié)上有所遺憾,但由于事先做了不少功課,因此在購車“潛規(guī)則”上并沒有“中招”。當初,一家4S店的報價確實非常便宜,但是規(guī)定必須在那里上保險、做一條龍服務,并有購買部分車內裝飾等附加條件。
對于初次買車、經驗不豐富的人來說,不建議去二級經銷商處購車。在4S店買車如何得到更低的價格呢?辦法只有一個,多方問詢。購車者在向4S店詢價時,一般在不同區(qū)域各挑一家經銷商問價,因為同區(qū)域經銷商優(yōu)惠相差不太大。除了自己問價,關注媒體的汽車報道也是迅速獲得車價變動的通道。只有充分比較,才能認識到其中的“潛規(guī)則”,像加裝導航儀、贈送車內裝飾等都是“潛規(guī)則”所在,由于其中包含了大量水分,實際價值往往會大打折扣,以次充好的現(xiàn)象也較為普遍。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