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轉移到車后排 用力砸玻璃四個角
21日晚北京的大雨中,廣渠門橋下,沒能打開車門的一男司機溺水死亡。在得到這名司機死亡的消息后,網絡中出現了惋惜和遺憾。許多網友焦慮地表示:“一個男子怎么就打不開車門?如果被困于這樣的情況,我該怎么辦?”
北京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潛水隊的隊長胡京玉曾經多次做過車輛遇水后的逃生實驗,他的實驗方法是用吊車將小汽車扔進水中。胡京玉講解道,車輛遇到大水后,車輛外部承受的壓力很大,因此車門很難被推開。由于許多車輛為電動鎖,在落鎖的狀態(tài)下,電動鎖遇水會出現失靈的可能,也給開啟車窗帶來影響。
車輛在遭遇大水后,水并非一下子涌進車里,而是將車浮上來,水再進入車內。由于車輛發(fā)動機的重量較大,車輛會出現車前部先下沉的情況。駕駛員應該立即向后座移動,并用小錘子砸破車玻璃,“在砸玻璃的時候,要用力砸玻璃的4個角,這樣玻璃更容易被擊碎。如果沒有小錘子,可以用改錐等堅硬的工具,用這些工具比用腳踹碎玻璃要快得多。”
胡京玉在實驗中總結的逃生經驗還有,由于車輛在剛剛遇水時,車輛的外壓大于車內壓力,駕駛員很難擊碎車窗,“但是這個時候不能慌,更不能放棄,要繼續(xù)用小錘子砸車窗。很快車內外的壓力就會變得相對平衡,這樣擊碎車窗會變得相對容易?!?/FONT>
胡京玉發(fā)現,在多次實驗中,如果遇到大量水包圍車輛,大量水涌進車輛時,最佳逃生時間大約30秒至40秒,“駕駛員要快速移動到車輛后排,用工具砸破車窗快速逃生?!?/FONT>
(據《北京晚報》)
車輛最大涉水深度由進氣口高度決定
涉水行車所帶來的隱患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雨水可能通過進、排氣系統(tǒng)進入發(fā)動機氣缸,由于水具有不可壓縮性,造成氣門連桿、活塞曲柄發(fā)生彎曲變形,嚴重的還會損害缸體。二是車內電路尤其是行車電腦進水會造成短路,普通的電路還好,如果行車電腦進水并受損,一般就只能選擇更換了。
由于水壓遠小于汽缸的排氣壓力,只要發(fā)動機不熄火積水一般是不會倒灌進排氣管,發(fā)動機氣缸進水90%的情況都是由進氣口進水造成的。所以理論上講車輛的最大涉水深度是依靠其進氣口的高度而決定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經常能看到車輛在水中“潛行”的原因。
但實際上水深超過排氣管高度時,需要駕駛員繼續(xù)踩油門以保證排氣管內的氣壓,如果經驗不足很容易造成車輛熄火。除此以外機艙內除了發(fā)動機還有很多其他部件,它們在浸水后不會馬上停止工作,但浸水同樣會對其造成很大的損害。所以不建議車輛涉水深度超過排氣口,通常人們都把輪胎的入水深度作為衡量車輛涉水能力的參照物。
通過涉水路面掛低擋,穩(wěn)住方向和油門
涉水過程中,車主應掛低速擋,穩(wěn)住方向盤和油門,保持車輛有足夠而穩(wěn)定的動力,使排氣管中始終有壓力氣體,防止水倒灌入排氣管,造成熄火。
動作盡量一氣呵成,避免中途停車、換擋、急轉彎或急打方向盤。如果路況糟糕,車輪出現打滑空轉時,應立即停車,不可勉強進退,更不可半聯動地猛踩油門踏板。應在保持發(fā)動機不熄火的情況下,組織人力或其他車輛將車推、拖出來,避免越陷越深。
在自己不熟悉路況時,請不要貿然前行,最好能觀察一下其他車輛的行駛路線再繼續(xù)前行,但要注意不要多車同時下水,應待前車到達彼岸后,后面的車才可下水,一是防止前車因故障停車,迫使后車也停在水中導致進退兩難,二是別的車輛行駛會引起波浪從而增大自車的風險。
車輛涉水熄火切勿強行二次發(fā)動
汽車若在行車時不小心遭遇水浸導致熄火,千萬不要重新啟動發(fā)動機。由于水具有不可壓縮性,在氣缸進水的情況下再次強行點火會造成氣門連桿、活塞曲柄發(fā)生彎曲變形,同時缸內積水會極大的降低氣缸內的潤滑性,重新啟動發(fā)動機會造成發(fā)動機活塞、缸體磨損,嚴重者甚至導致發(fā)動機報廢。
如果發(fā)生熄火情況,請及時與保險公司或4S店聯系,想辦法把車輛拖出水面,并用拖車拉到專業(yè)修理廠進行檢查維修。熄火之后把車推出來曬曬,等干了再打火走人也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因為殘留在氣缸中的水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排凈的。
(摘自生活日報)